初到美国时,对美国司法制度中的陪审员制度很不理解,有时会听到同事们抱怨轮到当陪审员,看他们一脸不高兴的样子,好像当陪审员是一个苦差使,我感觉纳闷又好奇,很想知道陪审员制度到底怎么一回事,也很想亲自尝尝当陪审员的味道。
但是人家告诉我,虽然大家都不喜欢当陪审员,可是陪审员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当上的,首先必须具有美国公民身份,才够资格入选陪审员。根据美国法律,所有达到法定年龄的成年公民,都有义务履行陪审员工作。
美国司法部在各地都有一个遴选陪审员的机构,从所有记录在册的纳税人名单中,每天由电脑随机选取一定数量,就像选“乐透”大奖号码那样。选中后就从邮局先寄发一封通知,列明几条可以豁免的理由,比如不是美国公民,或不懂英文等。被选中者收到通知后假如符合上述豁免条件,只要随信附上证明文件副本寄回去即可。如果不符豁免条件便只能乖乖等待下一封通知,随时要准备去当陪审员。
当陪审员既然是法定的公民义务,谁也不能逃避,按美国法律无故不履行陪审员义务是要被判入狱的。所以接到传票就必须按规定去做准备工作,假如没有及时回应,或传票遗失,会有第二张粉红色传票(以区别第一张黄色传票)寄达,那就必须赶快去办理补救手续,否则就可能被以蔑视法律定罪入狱。因此在美国,无论大人物小百姓,谁也不敢忽视那张小小的传票。如果实在不能按期履行陪审员义务,必须在回单上注明请假原因并要求延缓履行,日期可以自定,但绝不可以躲避不履行。
在我还没有成为美国公民前,曾经有幸被选中两回,收到第一封通知书后,由于那时并非公民,只需附寄一张绿卡复印件,即可受豁免,因而并没有感受到多大的麻烦。
但是我这个人好像特别幸运,电脑随机选取率很高,虽然躲过了两次却避不开第三次,就在我刚刚宣誓成为美国公民不久,又收到了一封通知书。这回失去了豁免资格,便只有老老实实填写了通知寄回去,也不知过了多久便等到了正式的小陪审团传票summons。
美国陪审团分两种,即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。通常刑事案件criminal case采用大陪审团,只有民事案件civil case才用小陪审团。
收到大陪审团的传票后,你必须按指定日期每天前往法庭报到,等候被挑选作为陪审员。假如第一天没有被选到,第二天还要再去,整个挑选过程可能费时几天甚至十来天,相当碍事且烦人,因此没有人乐意当陪审员。
小陪审团不必天天去法庭,在收到传票后只要按指定日期,每天拨打一个指定电话,核对自己的陪审员号码,看是否轮到“值班” 。如果轮到了就按电话里指定的时间和法庭地址前往候选。
于是按照指定的号码我打了好几天电话,终于得到指定的日期和法庭地址,拿着传票向公司请了假。在美国无论大小公司企业,遇见这种情况必须无条件准假,只不过有些私人企业会以事假原因扣减薪水,然而遇到被扣薪水时,法院会给与适当补助,分地区有不同的标准,纽约地区是每天40美元,比法定最低工资还要低。通常法院对陪审员不付任何报酬,连交通费和午餐都必须自负,真正是一个义务工作。
在指定日期指定时间,我来到某法院,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队,都是来履行陪审员义务的。等法院开门后大家鱼贯而入,首先接受安全检查,大包不许携入法院内,连手机和瓶装水及食品都不可以带入。接受安全检查后,持黄色传票者经过登记,被告知到楼下大厅办理相应手续并等候传唤待选,而持粉红色传票者因为错过时间则要办理补救手续另行安排日期。
我随着人流来到大厅,自行拿取预备在桌上的表格填好,交给法院工作人员并接受初步核对查问。其中一份表格填写工作单位及性质,并询问是否可以从单位得到工资,假如得不到,只要在表格上注明,法院会在两周后寄给你一张支票,按你服务的时间每天补助40美元。不必出示任何证明,美国通常都凭信用,没有人会因这几个小钱而弄虚作假。
还有一份表格要复杂些,列举了十几个问题,除了填写姓名地址等个人资料外,还询问你在本地及美国居住的时间,学历,所有做过的职业,及服务单位的名称和领导人,还要填写家庭成员的职业,包括已婚子女及其配偶的职业,甚至还要填写个人的习惯爱好。还询问是否曾经履行过州或联邦大陪审员,是刑事案还是民事案,是否作出过判决,履行的时间等。最后询问是否有亲友曾经因个人受伤或财产损坏告过人,或者被别人所告,当然还询问你个人是否告过人或被人所告过,解决的结果是否满意等等。这份表格据说是供律师作为挑选陪审员参考用的。
这一应书面手续完毕后,法院工作人员正式宣布了依法徵召陪审员的法律根据,并运用电视录像方式向所有待选者介绍了注意事项,然后要求大家肃静听候传唤号码,在没有轮到前不可以随意离开大厅,假如错过轮值要自负责任,也就是说今天白来了,明天还要再重新来过。
几百名待选者聚集在大厅,鸦雀无声听候传唤,其中有刚刚成年的姑娘小伙,也有头发灰白的退休老人,但大部分是中壮年人,真是男女老青俱全。更为令人惊诧的是,有些前来待选的老年人,居然还带着家人专门陪护,甚至有美籍外裔人士带着亲属做翻译。因此根据具体情况,现场也可以豁免一些身体不好,或语言不通无法胜任陪审员工作的人,他们得到一纸豁免证明后就可以离开。
陪审员的人数通常根据待审案件多少决定,在通知到的待选者中选取其中十分之一,也就是十里挑一。被淘汰者可以在五年内有豁免权不再履行下一次义务,被选中者根据案件大小要出庭审理数天至数星期,履行完义务也可以有五年的豁免期。不管被淘汰者还是履行完陪审员义务者,都会得到一纸法院证明,在五年内假如再次被电脑抽中,凭证明即可受豁免。
第一轮被传唤到约20余人,排成一列被一名法警带去,稍后又是一轮,每一轮人数都差不多,看上去既有效率也有秩序。早去的人中间有些很快被淘汰,但是还得回到大厅等候另一轮传唤,总之在没有挑选到足够陪审员前,谁也不能离开大厅。
大厅有点像机场候机厅,但是等候的人不是旅客,不能随意离开,也不知道自己要等的具体时间。等候本来就是很无聊的事,可是在法院大厅等候除了无聊,还多了一份紧张,你不能看书读报,不能打瞌睡,需集中精神听传唤,甚至连上厕所都要匆匆忙忙,生怕错过叫号。
在焦虑不安夹杂着无聊中,度过了一整个上午,都没有听到传唤我的号码。午餐时间到了,所有人员被告知离开法院,自行解决午餐,然后按规定时间再回来等候。美国法院和政府机关一样都不设立食堂,工作人员和法警都跟我们一起去街上餐馆吃午饭。
午后的等待叫人更加不安,据说要是在下班前还等候不到传唤,第二天还要再来等候,无异于白白浪费了一天时间。因而在大厅里等候的待选者,大都希望能早点轮到传唤,不管能否被挑选中,只愿早点了结这份磨人的差使。
大厅里等候的人越来越少了,我有些不耐烦起来,思想便开了小差,忽然发觉有些不对,旁边排列着一队待选的队伍,那个胖乎乎的女法警数来数去就是少一人,正在核对号码。我醒悟过来赶紧上去询问,我的号码也在其中,那少的一人正是我。好险呢,要不是女法警细心,差点误了大事白白浪费一天光阴。
女法警没有指责我,只示意我赶紧加入队列,一行人就匆匆忙忙被她带往法院楼上去。楼上有许多办公室,人进人出很是繁忙,我们来到其中一间办公室,看上去像是一间小会议室,排着几列活动椅子,最前面是一张小办公桌。大家依次坐下,彼此互相用目光交流,谁也没说话静静等待着下一步。
不久进来一位男士,自我介绍是原告律师,代表他的当事人与交警部门打官司,要从我们中挑选合适的陪审员,还说了些谢谢我们合作之类客气话,正式的挑选就开始了。
按美国的法律,陪审员由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分别挑选,一方挑中的陪审员另一方可以否决,只有双方律师一致同意才能入选陪审团参与法庭审理案件。因此淘汰率非常高,通常十里选一,有时候人数不够便再等一天宁缺不滥,次日重新从新来的待选人里再挑选。因为按美国法律,所有案件都由陪审团决定是否有罪,法官只根据定罪后的事实量刑,因此挑选陪审员非常慎重。
律师要求跟待选者分别单独谈话,根据我们填好的那份有关个人资讯的表格,他一边审视表格内容一边提问,有几个人很快就被淘汰,拿着自己的号码和表格出去,回到大厅再等候另一个案件的律师。
轮到我时,他先上下打量了我一眼,询问我原先国籍和出生地,随后向我很简单介绍了他的案子,让我知道那是一件交通违规案,由于他的当事人不服警察的判罚,向法院提起控告。律师在审视了我的表格后,见我没有任何亲友与警察有瓜葛,但还是一再询问了我是否有朋友的朋友是警察。在得到我的否定答案后,他便转换话题,询问我对交通法规的看法,以及我平时是否严格遵守,并且还问我对交警执行法规的看法。
我一向是个严守法规的人,当然跟他大谈特谈遵守法规的重要性,他耐心听我说完后不再提问,很严肃将我的表格和号牌退还给我,说我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,可是他不能挑选对他当事人不利的陪审员。
我很高兴这么快就被淘汰,但回到大厅屁股还没坐热,就被送到另一个律师那里去了,这回是一桩房客与房东的经济纠纷案。
律师也是照样审视了我的表格,还询问了我上一个律师是什么案件,为什么没挑选我。然后他问我目前居住的是自己的房屋还是租住别人的,从前是否拥有过自己的住房,还问我是否出租过房子。在得到我的回答后,他马上很客气退回我的表格和号牌,说明我不适合做他这个案子的陪审员。
虽然我很高兴又一次被淘汰,免去当陪审员的机会又高了许多,但是我很不明白,他怎么只听我简单几句陈述就认定我不适合呢。后来在大厅等候时,与身边其他人聊天,才明白过来,如果我是房东,他是房客的律师,那么他认为我就很可能会在审理案件时偏向房东,对他的当事人不利。反之,假如我只是租房住的房客,他要是房东的律师,我就有可能会站在房客一方。
我不否认,从常情来看这是极有可能的,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关系,也都不免对某事带有成见。美国律师对案件审理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既仔细又充分,决不会选择一个不利于自己当事人的陪审员。所以前一个律师就认定我既然是个很遵守法规的人,就极有可能会站在警察那一方,对他的当事人很不利。
从公正原则来看,不仅有利益关系的陪审员会失去其公正性,连有偏见的情绪都会影响其公正性,因此如何挑选最公正的陪审员,就成了审理案件的最重要关键,难怪法院会如此兴师动众,律师们会那样郑重其事。
我被淘汰了两次后,时间已经不早了,但是当天的陪审员还没有挑选足够。按照惯例,假如到法院下班时间还没有组成预定的陪审团,那么我们这些还没有被选中的人,次日还要再次来法院报道等候挑选。坐在大厅里的人开始窃窃私语,想到明天还要浪费一天时间,还要再忍受一天无聊的等待,有些人已经有些不安起来,我自然也是那些不安的人当中的一个。但是在法律面前,作为一个守法的公民,我只能静静地等待它的选择。
幸好还没等到法院下班时间,一位法院工作人员宣布今天的所有陪审团都已经组成,留在大厅没有被挑选到的人,都被视为已经履行了自己的陪审员义务,可以领到一张法院证明,在未来的五年内享受豁免资格,不必再履行陪审员义务。而那些被挑选中的组成陪审团的人,则根据各自不同案件,参与不同法庭审理案件。根据案件大小复杂程度,整个审理过程从数天到数星期,陪审员每天要准时出庭,除非得病不能请假。有些复杂案件,到最后阶段陪审员甚至要被隔离,连家都不能回,要集中住在一起,以免案情外泄,或者受外界舆论及媒体影响。
我没有被选中当陪审员,白白等候了一天,也失去上法庭参与审理案件的机会,起初还有些失望。但是听到可以回家的消息后,就像在笼里关了一整天的小鸟获得自由,心里还是很高兴。在归途车里不由暗暗庆幸,这回总算遭淘汰不必去当陪审员,可以免去随后的许多麻烦和不便。
而那些被挑选上的人可能就不高兴了,在美国好像很少有人会喜欢当陪审员,拿不到多少报酬,还要自负车钱饭钱,更要每天赶时间坐在法庭上听人家“吵架” ,实在无聊又无奈。但实际上人们还有一个最关切的问题,就是自身利益可能会因为当陪审员而受到损害。
在美国作为打工者来说,离开自己工作岗位时间太久是很危险的。虽然作为陪审员,老板不敢违反法律解雇你,可是工作不能停止,总会有人来接替,假如那个顶替你职位的人能够胜任你的工作,很可能你在老板眼里会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,那么你的饭碗就岌岌可危了。即使自己做老板,公司的繁忙事务也不允许你长期不在岗,尤其很多生意上的事是一天也不等人的,你不可能安下心来,一连几天坐在法庭上连电话都不能接打。就算家庭妇女,大多也扔不下自己的孩子。也许只有那些退休的老头老太,才会喜欢上法庭去消磨时光吧。
尽管没能真正当上陪审员,但是在经历了那一系列待选的过程后,我终于明白了当初同事们的抱怨,而次日当我带着笑脸出现在同事们面前时,大家都向我会心地一笑,我不知道他们是表示祝贺还是其他什么意思,但明白他们一定是为我遭淘汰而高兴。
2007-7-12续完于杭州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